開發路線圖人力委外專案管理創建原型軟體開發軟體維護規格2018-11-26
為何選擇台灣做軟體開發?
眾所皆知,台灣於 1990 年代迅速發展為硬體製造中心之後,已轉變成軟體開發的溫床。電子工程是最熱門的科系,佔所有學士學位的四分之一以上;資訊工程是目前第二熱門的科系,每年有超過三萬名畢業生。在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(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,PISA)15 歲青少年的平均數學分數排名中,台灣一直名列全球前五位,由此可見台灣科技教育體系的高標準。 對於非常適應及接受科技的台灣人而言,從硬體為中心轉為軟體工程是自然的發展結果。台灣是全球網路滲透率最高及網路連線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,也帶動台灣社交媒體滲透率。長久以來,台灣穩坐科技強國地位,因此,科技處理與對科技的接受度已成為台灣人的第二天性。其他亞洲經濟體的各種產業會來爭奪最優秀的畢業生,而在台灣,最出色的畢業生多半會選擇成為工程師。 許多局外人仍對台灣適應新科技的速度感到驚訝-例如自 2015 年開始,台灣有超過 3,000 間全家便利商店及其他場所已接受以比特幣做為付款方式,於此過程中,台灣逐漸成為比特幣的集中地。但當地人瞭解這背後的主要原因-許多全球頂尖的比特幣程式設計師其實就在台灣! 與印度和中國等其他傳統軟體外包目的地相比,台灣受益於更高水平的職業道德,無障礙的全球互聯網接入,以及對軟體開發迅速,且肯拼肯做的態度。 台灣作為軟體中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延伸閱讀:軟體開發應用在數位轉型的3個成功案例